close

新加坡之旅PART2:漫步兼具知性和休閒的獅城

01.jpg

吃完新加坡的國民早餐後,緊接著就是去新加坡必訪的魚尾獅公園:

作為新加坡旅遊局標誌的魚尾獅首次亮相於1964年,
這個矗立於浪尖的獅頭魚身像很快就變成了新加坡的象徵。

魚尾獅-7.jpg

魚尾獅-6.jpg

魚尾獅和小魚尾獅原本佇立於海濱橋旁的魚尾獅公園,是極受歡迎的旅遊景點,
1972年9月15日,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為其剪彩開幕,
今天的魚尾獅像已遷址到離原址120米處,與浮爾頓1號毗鄰。

魚尾獅-1.jpg

高8.6米、重達70噸的魚尾獅塑像是已故新加坡著名雕塑家林浪新(Lim Nang Seng)先生用混凝土製作的。

魚尾獅-3.jpg

另一座高2米、重3噸的小型魚尾獅塑像也是林先生的作品,
獅身由混凝土製作,表面覆蓋上陶瓷鱗片,而眼睛則是紅色的小茶杯。

魚尾獅-2.jpg

據<<馬來紀年>>記載,古時新加坡叫做淡馬錫,在爪哇語中為海洋之意。
公元11世紀,三佛齊王國的聖尼羅烏達瑪王子發現了這座小島,
王子一踏上這座小島,就看見一頭神奇的野獸,後來他才知道那是頭獅子。
於是,王子就將這座小島命名為“Singapura”,
“Singapura”在梵文里的意思是獅子(Singa)城(pura),
王子將新加坡命名為“獅城”,標示著新加坡作為一座漁村的開端。

魚尾獅-5.jpg

摩天輪-1.jpg

魚尾獅-4.jpg

Fraser Brunner先生就是根據這個記載而設計出魚尾獅塑像,
獅頭正象徵了當年那頭獅子,魚尾則象徵了淡馬錫古城。

歌劇院-5.jpg 

在魚尾獅公園對面,有一顆像榴槤的建築物,就是濱海藝術中心:

濱海藝術中心

對初次造訪新加坡的旅客來說,行政區是必訪的第一站。

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 - Theatres on the Bay)濱海公園創建於1943年,
原是一處沿著政府大廈對面的康諾特大道興建、佔地2.4公頃的公園。
1985年,新加坡計畫興建藝術中心並選擇濱海公園為興建場地。
濱海公園舊址則於1991年重新開發,除了擴大行政區之外,同時也開始藝術中心的進一步再造工程。

歌劇院-6.jpg

歌劇院-3.jpg

歌劇院-4.jpg

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Theatres on the Bay
2002年10月落成的,耗資12億台幣興建而成,是新加坡最新的地標。
外型奇特突出,宛如兩顆大榴槤,內部陳設卻充滿歐洲劇院風味,
功能多元化,包含音樂廳、戲劇院、購物中心、餐廳及戶外表演空間等,
讓東方與西方的藝術文化在此衝擊出最美的火花。

歌劇院-1.jpg

歌劇院-2.jpg

和魚尾獅公園遙遙相對,視野相當開闊,尤其傍晚時分,
坐在戶外表演區的台階上吹風、觀賞新加坡河畔夜景,浪漫百分百。

楊英風雕塑-1.jpg
(楊英風雕塑)

河畔足跡系列雕塑

漫步於新加坡河畔的您如果情不自禁地頻頻回首,那或許是身處一些唯妙唯肖的青銅雕塑之中的緣故。

河畔足跡系列雕塑展示了早期新加坡河畔居民的生活方式,
由新加坡雕塑家精心創作,是立於新加坡河的開放式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現代化的環境中,這一系列的雕塑重現了新加坡歷史的點點滴滴。

楊英風雕塑-2.jpg

楊英風雕塑-3.jpg

與背景中的摩天大廈相輔相成,這些雕塑構成了一幅引人矚目的畫卷,
描繪了新加坡從一個河畔小村到一個繁華的現代大都會的變遷。

魚尾獅-手機吊飾-3.jpg

魚尾獅-手機吊飾-1.jpg

看完魚尾獅,我們也去買了魚尾獅的紀念品,
我是買手機吊飾,跟我的新手機顏色非常搭配呢!!

魚尾獅-手機吊飾-2.jpg

§ 資料來源:非常新加坡-旅遊資訊官方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1f4j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