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澳門之旅PART2:體驗澳門獨特中西共存文化氛圍。



現在,就跟著我們鑽進澳門石板小巷,看教堂、古廟,感受那份古意盎然的氣息吧!...

首先,要從酒店搭公車到"澳門本島",而要去哪搭公車呢?
我們問酒店的櫃檯服務人員要去哪搭公車,他們竟說沒有公車,只有"的士",
我們滿臉狐疑,什麼是的士啊!?原來在澳門計程車是這樣稱呼的...XD

問櫃檯也問不出什麼,我們只能靠自己了,
我們先走出酒店尋找公車站牌,走了一小段路就看到公車站牌啦!
怎會說沒公車哩!?可能住酒店的人都沒在搭公車的吧!?...

再來是要搭幾號車呢?可以看車站牌有標示,
但班次真的很少,因為是離島偏遠區,酒店附近也都還在開發建設中,
順利搭上車後,看書上的地圖對照路牌,研究要在哪下車。

經跨島大橋,來到了澳門本島,
沿途高樓大廈林立,感覺彷彿回到台灣的台中市了!
我們不知要在哪下車,就憑感覺運氣下了!!結果當然下錯了...

早餐還沒吃,真的好餓啊!
但還是得頂著空腹徒步尋找第一站點"瑪嘉烈蛋撻店"吃早餐,
沿途經過民政總署、郵政局、仁慈堂,
而它竟藏在小巷裡,好在外面有招牌...

吃完早餐,就開始漫步澳門歷史城區囉!!



我們先從議事亭前地附近的景點參觀起,
沿途還路過沒安排在行程的"大堂"與"盧家大屋",就順道都進去參觀了一下,
在老舊的中國城市中,夾雜了歐式教堂建築物,感覺非常不搭調,
大堂設計簡單,僅僅以彩色玻璃為背景,而這彩色玻璃竟在盧家大屋裡也有耶!


↑從口噴水的天使小童~XD



"盧家大屋"簡介:



盧家大屋是用厚青磚建造的中式兩層建築,是典型的中式大宅,
也是晚清時期粵中民居溫婉纖細建築風格的典型。
有兩個取光的內庭,依風水原理,主入口有阻擋煞氣的屏風。
主立面入口部分內凹,為中式典型形式;而窗的設計,受西方建築風格的影響

該建築為三開間三進上下兩層的格局,包括廳、房、廚房、雜物房、天井等。
建築內佈置覑多個天井,便於通風和採光,整個中軸線上的空間是通透的,但有屏風隔斷。
內部融合中西方裝飾材料和手法,既有粵中地區常見的磚雕、灰塑、橫披、掛落、蠔殼窗,
又有西式的假天花、滿州窗、鑄鐵欄杆,兩種特色裝飾共冶一爐,饒有趣味。
正立面窗戶全為葡式百葉窗,其中以上方左右兩扇最為精美。
窗扇以金屬包角,百葉窗上加半圓形彩色玻璃窗,玻璃窗上是灰塑裝飾。
大宅反映了澳門特有的中西建築風格合璧的民居特點。


而遊客必訪聖地"大三巴牌坊"與"大砲台"也都在附近而已,
大三巴牌坊前的大三巴街,是購買手信(澳門伴手禮的稱呼)的地方,
看到大三巴牌坊,有種來到歐洲古老世紀的fu!

"大三巴牌坊"簡介:



大三巴牌坊的建築由花崗石建成,寬23米,高25.5米,上下可分為五層,
自第三層起往上逐步收分至頂部則是一底邊寬為8.5米之三角形山花,
整個牆壁是巴洛克式,但一些設計或雕刻,卻具有明顯的東方色彩,
如中文字或象徵日本傳統的菊花圖案,這座中西合璧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是獨一無二的。




大三巴牌坊右邊是大炮台雄偉的身影,左邊則是"舊城牆遺址"和"哪吒廟"。





爬完牌坊前大坡梯,再爬高峻的大砲台小山路,連一般的路都是高低不平的石板路
沒穿運動鞋的我們,腳已經開始有點痛囉...


"大炮台"簡介:



大炮台位於澳門半島中部海拔52米的小山頭上,西側緊靠聖保祿學院遺址。
炮台由該學院耶穌會會士於1617年開始修建,直至1626年才正式完成。



炮台佔地約8,000 平方米,呈不規則四邊形,邊長均約為100 米,四個牆角外突成為棱堡,
炮台東北、西南及東南面牆身建基於3.7 米寬的花崗石基礎上,牆身以夯土砌建,
並以蠔殼粉末作灰泥批盪,堅實非常,牆高約9米,往上收窄成2.7米寬。
子牆高約2 米,成雉堞狀,可架設多達32 門大炮。東南牆兩角更設有碉堡。
面向中國大陸的西北牆身,主要以花崗石砌築,子牆較矮且沒有炮口設置,
這主要顯示其對海外的防御作用以及對當時中國官方的友好姿態。



炮台之正門入口設在東南牆上,大門後又設有一些簡單房間,是當時軍事用房,現作為旅遊設施
沿著一條短短的彎曲坡道,可到達炮台寬敞的大平台,歷史上炮台平台上及其下層空間均設有軍事設施,
如西面棱堡內之彈藥庫(現為小展覽區)及儲水池等(現為博物館一部分)。


"玫瑰堂"簡介:



玫瑰堂的立面總高約24米,形式對稱,採用古典式構圖
水平線條佔據主導地位,垂直線條通過不同的柱式斷續完成。
從下至上,底層為愛奧尼柱式,二、三層為科林新柱式,
頂部為三角形山花,體現由簡而繁的規律。第三層正中是聖多明我會會徽。
牆面色彩以黃色為主,白色勾勒,整體形式簡潔,富有嚴謹的結構邏輯。
屋頂為兩坡屋頂,木屋架,瓦屋面。



教堂主體為磚木結構,夾層為木樓板。室內柱子為磚砌方柱,外加粉刷。
內部建築面積約1,300平方米。平面呈巴西利卡式,有中廳和側廊,中廳寬8米,側廊寬3米;
兩側還有聖龕,後面為聖壇,室內為平吊頂。



主祭壇進深8.5米,寬6米,拱頂正中描繪覑修會標誌;
層疊的壁柱間隔扭曲的麻花柱,彎曲的線腳烘托斷山花,
形成華美的巴洛克風格,是澳門最美麗的祭壇之一。
內的唱詩席的挑廊幾乎環繞整個中廳。
教堂內沒有彩色玻璃窗,大型的百葉窗體現南方建築特點,使教堂內部非常明亮。
內部色彩以黃色為主,明麗耀眼。


↑禱告室好小喔!如果牧師太胖塞的進去嗎…XD

時間接近中午了,我們買了鉅記肉亁手信後,
就準備回議事亭前地的"黃枝記麵家"享用午餐,
沿途也參觀了"玫瑰堂",澳門每個教堂都好美喔!
議事亭前地是澳門最熱鬧的地區,不僅教堂美,週邊的店家也很美,
晚上燈光一照,更是美喔!只是我沒親眼目睹夜晚的議事亭前地。


§ 資料來源:http://www.macauheritage.net/info/IndexC.asp(澳門文物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1f4j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