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聽到Web 2.0這個名詞,所以繼研讀有關部落格的文章後,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什麼是Web2.0吧!

宅女2.0又是什麼東西呢?看下去就知道!!

-------------------------------------------------------------------------------------------------------------
認識 Web 2.0

以下,是寫給還不知道什麼是 Web 2.0 的人看的,很多人還在探討 Web 2.0 的涵義,
對於這個相同的名詞確有個非常多種角度的解讀,
所以,以下我也只是帶個初探,讓大家有個初淺的認識,
在未來看到相關討論文章時,比較容易再深入去瞭解與體認。

web 2.0,最早是由 O'Reilly 總裁 Tim O'Reilly 於 2005/9/30 提出。
http://www.oreillynet.com/pub/a/oreilly/tim/news/2005/09/30/what-is-web-20.html
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05/1122/A20051122474593.shtml

若是要以實例來體會 web 2.0 與 web 1.0 的差別的話,Tim 提出了幾個例子來比較彼此:

Web 1.0 Web 2.0
DoubleClick Google AdSense
Ofoto Flickr
Akamai BitTorrent
mp3.com Napster
Britannica Online Wikipedia
personal websites blogging
evite upcoming.org and EVDB
domain name speculation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page views cost per click
screen scraping web services
publishing participation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s wikis
directories (taxonomy) tagging ("folksonomy")
stickiness syndication


在瞭解 web 2.0 的過程中,會聽到幾個技術名詞:

1. RSS
http://zh.wikipedia.org/wiki/RSS
RSS是一種用於共享新聞和其他Web內容的數據交換規範,
起源於網景通訊公司的推"Push"技術,
將訂戶訂閱的內容傳送給他們的通訊協同格式(Protocol)。

以往的網頁瀏覽習慣是,網友需要定時到自己關心的網站,才能知道是否有最新消息。
使用 RSS 訂閱後,RSS Reader 會定時讀取網站的最新訊息,
並且 RSS Reader 有統整多個網站在同一瀏覽介面的特性,讓網友取得資訊更為即時與易讀。

2. AJAX
http://zh.wikipedia.org/wiki/AJAX
AJAX全稱為「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非同步JavaScript和XML),
是一種創建互動式網頁應用的網頁開發技術。

xhtml + css + javascript + dom + xml + XMLHttpRequest

    * 使用 XHTML + CSS 來表示信息
    * 使用 JavaScript 操作 DOM(Document Object Model) 進行動態顯示及交互
    * 使用 XML 和 XSLT 進行數據交換及相關操作
    * 使用 XMLHttpRequest 對象與 Web 伺服器進行非同步數據交換
    * 使用 JavaScript 將所有的東西綁定在一起

與 Flash 有類似的價值,讓使用者介面便豐富了,非同步的資料交換,
使得 RIA 除了 Flash base 之外,有了 HTML base 的選擇。

基於一些舊有技術的重新運用,使得網路上看到一些新的應用,
這些應用將使用者習慣給考慮進來。

1. Wiki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
Wiki,源自夏威夷語的「wee kee wee kee」,本是「快點快點」之意。
在這裡wiki指的是一種可在網絡上開放多人協同創作的超文本系統,
是由「Wiki之父」沃德·坎寧安(Ward Cunningham)於1995年所創。

讓更多人可以更容易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所有的知識都是堆疊起來的,由眾人不斷累積不斷修正。

2.Tagging 分類,例如:Flickr
一篇文章可有多個標籤,不用限制文章只屬於某一種分類中,
而是當網友依據不同標籤去過濾時,都可找到同一篇符合多項標籤屬性的文章。


其實,web 2.0 不是技術上的改革,
而是文化、社會性的改革,最明顯的一點就是 [ 集體創作 ]。

* SourceForge:
多人維護與開發 開放原始碼,任何對某軟開發專案有興趣的人,
都可以加入開發與改善軟體的行列中。

* Wikipedia:
百科全書的知識由大眾提供,再由大眾補充,
透過大眾的修改修飾或指正,被大眾給再使用與再修改。

* Cloudmark 垃圾郵件管理:
由所有用戶送出自己判定的垃圾郵件到統一資料庫中,形成一種用戶回報機制。

而在我自已看來,從[中央集權]到[集體創作],就是[企業網站]到[blog]到[wiki],
如果企業對於資訊希望有最大的掌控權,也不允許網友提出他們的正面負面意見的話,
那就單純建立個企業網站,單向發佈新聞訊息就好了。

若是以 blog 的方式來呈現的話,由某領域的重度使用者來作發聲,
對於讀者來說會有種聽到內幕消息的感覺,有了親和性,
但若是在 blog 中又限制了讀者的想法與意見發表的話,
那跟傳統網站的集權管理其實沒啥兩樣,反而達不到效果。

至於 wiki,這已經是將自己攤在陽光下的呈現方式了,讓讀者隨時可發表自己的意見,
讓社群產生生命力,讓讀者們自行討論與發表自己的意見,
並由其他人的意見來改善自己的想法,若是企業也願意有官方代表參與的話,
對於所有藏在網友心中的問題能一一面對解決,這才是比較正面的負責行為。

關於 web 2.0 的解說,在[數位之牆]也有一篇評論文章,可以參考看看: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七)Web 2.0 經濟體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31

web 2.0 介面更豐富了,增加了群眾參與度,但仍應該好好將 web 1.0 的部分做好,
把 RIA 的精隨做好:使用者感知、狀態、豐富的介面 (ex:上傳進度)。
此外,設計一個網站基本該注意的事情,如何提昇網站的使用性,這也是個很大的課題,

有本翻譯書 Don't Make Me Think 可以參考看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4273


轉貼網址→ http://blog.xuite.net/ben19770209/ASBeginner/6114042/  (邦邦的部落格)

----------------------------------------------------------------------------------------------------------

心得:

原來Blog就是Web2.0的其中一種呈現方式啊!
如果說Blog是虛擬的家,那幾乎無時無刻都呆在Blog的我,不就是宅女2.0囉!...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1f4j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